八旬老人控诉亲生儿子,因由何故?—我院精神六科收治失能失智老人,助力患者重拾亲情

作者: 社会服务中心
发布于: 2025-07-22 14:48
阅读: 6

病情回溯

    “妈,我是谁?”面对儿子的询问,80岁的吴奶奶(化名)迟疑地打量着对方的脸:“你……你是我家弟弟老三吧,不对,你是小偷,要来偷我的钱……”这样的对话,在淮北某小区不断重复了整整五年。更令人心碎的是,老人总在深夜哭着闹着要寻找已经去世十年的丈夫,更是把毕生积蓄偷偷藏在马桶水箱、衣柜缝隙等角落里,时常控诉“家人要偷走我的养老钱、救命钱,我的钱再找不到,就要流浪街头了”。这究竟是人到了老年变得痴痴傻傻,还是大脑深处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呢?

    据吴奶奶的儿子回忆,患者的“记忆迷宫”始于十年之前:从忘记关煤气灶、忘记关门等小事,逐步发展到认不出朝夕相处的儿子;从丈夫去世后情绪崩溃,到出现“亲生子女要偷窃自己养老钱”的妄想症状。尽管中途曾在综合医院诊断“脑梗死”并治疗,但病情并未缓解,反而持续恶化。老人的家属眼见按照常规治疗没有效果,最终将患者转入我院精神六科寻求专业干预。

科学干预 精准治疗

   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,精神六科王晓林主任及医疗团队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,综合老人患有“脑梗死”的病史,最终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,也就是老年痴呆。

    精神六科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优化,调整抗痴呆药物方案,针对性控制幻觉妄想等精神行为症状;非药物干预,引入怀旧疗法(如利用老人珍藏的老照片建立情感联结)缓解丧偶创伤,通过结构化活动重建昼夜规律;鼓励家庭支持,指导家属学习与痴呆患者的沟通技巧,建立安全照护环境等治疗手段。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治疗和悉心照护,吴奶奶的病情逐渐出现转变,不再出现各种妄想症状,夜间吵闹频率大幅下降,甚至重新辨认出了自己的子女。她的儿子感慨道:"老母亲现在能安静地和我们聊天,这在过去的很多年简直不敢想象。"

专家解读

    王晓林主任指出,阿尔茨海默病(老年痴呆)患者常合并精神行为症状,单纯神经内科治疗难以奏效,这不是简单的记忆丧失,针对此类“糊涂”的失能老年患者,我们既要修复生理上的损伤,更要重建心理安全感,恢复家庭与社会认知,建立从医院到家庭到社会的联动支持体系。

    目前,我院精神六科已开设老年精神障碍专科,重点服务失能、半失能老年患者。广大患者及患者家属要相信,即使老年人罹患精神疾病,但通过专业的精神科干预仍可显著改善病情、提升生活质量、大幅减轻家庭负担。